广东省台站风貌
广州市台站风貌


2.建制广州基层气象台站的发展经历了台站下放时期(1958~1965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双重领导以部门为主建制时期(1977~1999)和新世纪、新阶段(2000~2008年)等4 个主要时期。
(1)气象台站下放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先后建立的番禺、花县、增城、从化气象站分别隶属县人民政府;1962年8月因国民经济调整需要,改为双重领导,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为主。
(2)"文革"时期(1966~1976年)
1969年1月,改为当地革委会领导为主;1970年12月,归当地军分区、县武装部与地方革委会双重领导,以部队领导为主;1973年9月,改由当地革委会与省气象局双重领导,以当地革委会为主;1976年7月广州市气象台成立,属广州市革委会建制,由市革委会与省气象局双重领导。
(3)双重领导以部门为主建制时期(1977~1999年)
1977年广州气象台领导体制下放给广州市人民政府管理;1979年3月起,广州市气象台管理体制收归垂直管理;1992年6月,广州市气象局和广东省气象台合署办公。
(4)新世纪、新阶段(2000~2008年):
2001年机构改革前,广州市气象局管辖正科级气象局4个:番禺、花都区气象局(台)、增城、从化市气象局(台)。2002年广州市气象系统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根据中国气象局批准《广州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气发〔2002〕270号)、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广州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穗编〔2002〕258号)的规定,广州市气象局为副省级市气象局,下辖9个区、县级市气象机构:番禺区气象局、花都区气象局、增城市气象局、从化市气象局、南沙区气象局、萝岗区气象局、白云区气象局、海珠区气象局(筹建中)、荔湾区气象局(筹建中)。广州市气象局及所辖各区、县级市气象局实行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为主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各级气象管理机构既是上级气象部门的下属单位,又是同级人民政府主管气象工作的部门。
深圳市台站风貌


深圳市气象局(台)最先名为珠江军分区宝安县气象站,于1952年5月开始筹建,1952年7月1日正式成立,同时开展气象观测业务,区站号为59493。1953年11月气象站迁至深圳解放路广场北街西一巷,北纬22°33′,东经114 °06′,海拔高度:18.2m,风速感应器距地高度11.3m。1979年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宝安气象站更名为深圳市气象站。
2.建制
(1)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
1952年5月至1953年12月称为珠江军分区宝安县气象站,归中南军区广东武装部建制,受军委气象局与广东武装部双重领导;1954年1月至1958年7月更名为广东省宝安气象站,受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气象科领导;1958年8月至1959年,宝安气象站下放为宝安县人民委员会建制,实行地方政府与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双重领导,称为广东省宝安县中心气象站;1960年至1962年7月宝安县人民委员会设置气象科,将宝安县中心气象站更名为宝安县气象服务站;1962年8月至1968年12月气象管理体制收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1969年1月至1970年12月下放宝安县革命委员会建制领导;1971年1月至1973年5月宝安县气象站为宝安县革命委员会建制,军队领导;1973年6月至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气象部门归地方政府建制,宝安县气象站归宝安县革命委员会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双重领导,以宝安县革命委员会领导为主的体制;深圳特区成立后,1979年5月更名为深圳气象站,1980年9月扩建为深圳市气象台,为正处级单位。1982年12月从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为主调整为以市人民政府与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双重领导,以市人民政府领导为主;1997年7月,深圳市气象台加挂深圳市气象局牌;2001年7月,经深圳市委批准,调整为市政府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升格为副局级,仍实行局、台合一。2002年1月,经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定编57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天气预报处、信息网络处、监测减灾处,下设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加挂"市防雷设施检测所"牌子。2007年8月,经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定编120人,深圳市气象局(台)内设机构为:办公室、科技发展处、气象预警预报处、监测网络处、气象减灾处(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下设两个事业单位: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市气候中心)和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市防雷设施检测所)。
(2)人员状况
建站初期只有6人,1980年9月建台时发展到17人,2001年有44人,2002年42人,2003年45人,2004年48人,2005年57人,2006年72人,2007年136人,截止2008年底,全局在职职工共有152人,其中,高工22人,工程师35人;博士5人,硕士22人,本科87人。
湛江市台站风貌


台站建设初期,居住、业务、办公都是茅草棚和帐蓬,观测场的围栏是用木条做的,业务、生活条件简陋艰苦。从1954年至1974年,办公环境为一幢约20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职工住房全部是砖瓦结构平房。1975年,建成了面积1357平方米、混合结构的711雷达综合办公楼,办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七十年代未至九十年代中期,先后建成了四幢混合结构,一幢框架结构宿舍楼,并对住宅环境进行了整改,职工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1994-1996年,由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和湛江市人民政府共同立项,投资1390万元,于2001年3月建成了高15层,建筑面积4607平方米的714SD雷达综合办公楼,并在此基础上对办公环境进行了整治和美化,2004年被评为湛江市花园式单位。
2000年,湛江市气象局以市人大十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七会议审议通过的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湛江气象事业建设,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议案办理方案的报告》为契机,启动了第二次迁站计划。经中国气象局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批准,在湛江市湖光岩国家级地质公园风景区东面征地18.2亩建成了新观测场。2004年1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 2006年,在东海岛龙海天旅游区征地45亩。2008年7月建成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并投入业务使用。
茂名市台站风貌


建制情况 1953年4月和1954年春,粤西农垦局在高州、化州建成的气候观测站,归粤西农垦局管理。1957年开始,信宜、高州、化州、电白4个县站陆续转制到地方,由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地方政府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领导为主。1961-1962年,双重领导体制调整为以气象主管部门领导为主。1968-1969年各县气象站先后下放到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下半年到1973年9月,由当地武装部管理并派驻指导员。1973年9月到1979年由地方革命委员会管理。1980年,气象部门改为垂直管理,实行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至今。
阳江市台站风貌


1968年10月,体制下放当地革命委员会领导,称广东省阳江县气象站革命领导小组。1970年年底起实行军队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军队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73年10月至1980年5月17日又转为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
1980年11月起,实行由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由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归湛江地区气象局领导;1981年5月8日改称阳江县气象局(站)。1984年3月28日起阳江县气象局(站)转佛山气象处领导。1985年7月1日改由江门市气象局(台)领导。
1988年1月阳江撤县改市。1989年1月起,阳江市气象工作由广东省阳江市气象局(台)直接管理,管理机构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6年3月26日至1998年10月1日,广东省阳江市气象局(台)曾改称为阳江市气象与防雷局。
云浮市台站风貌


新中国成立前,1927年在新兴县、1936年在罗定县曾设立雨量站。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了罗定(1957年7月)、新兴(1957年11月)、郁南(1958年10月)、云浮(1961年5月)共4个县气象站,均属肇庆专署(专区)气象局管辖。1958年,各县人民公社纷纷组建气象哨组,后陆续撤并、停办。1991年云浮、新兴局被国家气象局定为第六类艰苦台站。1996年10月成立云浮(地级)市气象局筹备组。1997年1月,肇庆、云浮两市气象局正式分开运作。1998年8月成立云浮市气象局,为正处级机构,辖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气象局(台),云城区和云安县未设气象机构。
2.建制情况
1954年10月—1958年7月,气象台站归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1958年8月—1962年7月,体制下放,各县气象站由各县人民委员会领导。1962年8月—1968年12月,地方建制回收,归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1969年1月—1980年3月,体制下放几经变换。其中,1969年1月,由各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12月,由各县人民武装部领导;1973年9月,由各县革命委员会领导。各县气象站为股级单位。1980年4月,气象部门收归中央垂直管理,实行省气象部门和当地政府双重领导,以省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至今。各县气象站先后改称县气象局,升为正科级单位。
江门市台站风貌


1.历史沿革
1960年8月1日,江门市气象站成立,站址在江门市紫莱乡芝麻山,观测场位于北纬22°31′,东经113°05′,区站号59484。1984年3月1日,江门市气象台建成,地址更名为江门市东仓里44号;同年7月,江门市气象站撤销。1988年7月28日,江门市气象台升格为江门市气象局。1990年2月,气象观测场搬到办公大楼顶,海拔高度39.1米。2004年3月,江门市气象局搬迁到江门市星云路8号,观测场位于其子山顶,北纬22°49′,东经113°02′,海拔高度45米。
2.领导体制
江门市气象站自建站至1984年2月属地方建制。1984年3月1日江门市气象台成立,为省科级事业单位,归属广东省佛山气象处管理。1985年7月1日起,江门市气象台与广东省佛山气象处分开管理,为市副局级,辖管7县局9个气象站,实行由省气象局和江门市政府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88年7月28日,升格为正处(市正局)级单位,改称广东省江门市气象局。1989年1月,江门市气象局与阳江市气象局分开管理,辖五邑各县气象局和上川岛气象站。
3.机构设置
1984年3月1日江门市气象台成立,为广东省佛山气象处下属单位。1985年5月起实行台长负责制,由5名副主任科员担负对所辖各县气象部门的管理任务。1987年8月6日,经省气象局批准,江门市气象台下设办公室、政工科、业务科、预报科和专业服务科共5个科室。1988年10月28日,江门市气象局(局台合一)内设6个科室(办公室、预报服务科、业务管理科、人事科、通信机务科、财务科)。1996年,6个科室更名为:办公室、业务科(与防雷监理科合署)、财务科、人事劳动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预报服务科(并挂江门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牌子)、江门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并挂江门市防雷中心牌子)。2002年5月,江门市气象局实行机构改革,内设3个正科级职能机构: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监察审计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政策法规科),4个正科级直属事业单位:江门市气象台(江门市气象预警信号发布中心)、江门市防雷中心(江门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江门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江门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2008年3月10日,增设江门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为正科级地方气象事业机构。市局内设机构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行政、业务、人事、财务、人工增雨、科研和培训管理职能。
珠海市台站风貌


中山市台站风貌


历史沿革与管理体制 中山市气象局的前身是广东省沙蓢农业气候站,筹建于1954年1月,站址位于原中山县十一区沙蓢乡粤中行署农场内,即东经113°21′,北纬22°35′,站号59485,属国家一般站,隶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1959年1月,更名为中山县中心气象站。1959年4月,迁址到石岐长洲老师围(即现今西区升华路6号),即东经113°21′,北纬22°32′。1960年2月,中山县气象站更名为中山县气象服务站,并成立气象科。1962年8月,根据省人委气字(62)332号通知精神,体制收归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更名为广东省中山县气象服务站,撤销气象科。1968年5月,中山县气象服务站更名为广东省中山县气象站。1969年1月1日,广东省中山县气象站更名为中山县气象站,隶属中山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11月全省气象部门实行军队与地方双重领导。1973年9月,撤销军管,县气象站归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81年3月成立中山县气象局,隶属佛山地区气象局领导。1983年12月22日,国务院批准中山撤县建市,1984年8月8日,中山县气象局(站)更名为中山市气象局(站),仍然隶属佛山气象处领导。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中山市升格为地级市。1989年2月17日,根据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充实完善中山市气象局现行领导管理体制的协议》文件精神,中山市气象局(站)由科级单位升格为处级,改名为中山市气象局(台),实行局台合一,由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2002年6月5日,根据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关于印发〈中山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中山市气象局实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中山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实行局台分开,中山市气象台为市气象局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005年底,在距离现址的7公里的紫马岭公园内新建了一个气象观测站(即东经113°24′,北纬22°36′)和值班室,并于2006年1月1日正式启用。
机构设置 1980年以前,中山县气象站没有明确的下设机构,只是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大致分为观测(含农气、日射)和预报两部分。1981年成立中山县气象局(站),为正科级单位,编制20人、局长2人,秘书管理1人,下设预报农气组和观测日射组。1989年成立中山市气象局(台),为正处级单位,编制24人。局领导职数2~3人,内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级单位,业务科下设预报组和测报农气组。1990年成立中山市防雷设施检测所,中山市气象局机构为3个科级单位。1996年,中山市气象局根据中山市编委《关于印发中山市气象局职能设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进行了机构改革,并实行局台合一体制,内设办公室、预报科、防雷科(与防雷设施检测所合置)、监理科和财务科等5个科室。2002年中山市气象局根据《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关于印发<中山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再一次进行机构改革。分为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中山市气象局内设机构为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市局直属事业单位为气象台、防雷中心、气象服务中心;2006年全国气象系统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后,中山市国家气象系统直属事业单位机构进行调整,新组建1个直属事业单位机构:中山国家气象观测站;重组机构一个:中山市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中山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2007年经市编委同意,设立中山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挂靠中山市气象局。
佛山市台站风貌


东莞市台站风貌


东莞最早开展气象活动,可追溯到1911年建立的测候站,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20年石龙水文站设立了雨量观测点,后因时局动荡停滞不前。1956年10月1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省林业厅根据全国气象局长会议通过的《气象事业十二年发展远景规划》,决定在东莞樟木头林场设立气候站,称"东莞县樟木头气候站",选址在东莞县樟木头福音堂后面(北纬22°54′,东经114°04′),区站号59289。1956年12月1日,东莞樟木头气候站记录了东莞市第一组气象数据。
1958年8月,根据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关于气象工作下放给地方管理的决定》和广东省委批转的《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党组关于全民办气象,实现全省气象化》等文件,樟木头气候站归属东莞县人民委员会建制。 1958年8月14日,搬迁到莞城镇新华陀的掘笃山,即城区莞太大道23号,占地约10亩,建立了东莞县气象站,区站号不变,北纬23°02′,东经113°45′,海拔高度19.3米(1959年勘测,1983年12月重勘为18.8米,次年使用), 同年10月1日1时开始运作。在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支持下,1996年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业务楼。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莞的城市建设加快,主干道穿站而过,高大建筑逼近观测场,为协调观测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建设,气象观测站于2003年1月1日迁到位于绿色世界(后称东莞植物园)的农业气象观测站内,即北纬22°58′,东经113°44′,海拔高度50.2米。业务和办公仍保留在原地,2007年在原气象观测站址安装自动气象站,2008年1月升级为16要素自动气象站,更名为城市气候观测站。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005年市委市政府在原农业气象观测站(占地20亩)旁,即现在坦公塘处划拨40亩建设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2006年建成了25米*35米综合观测场,2007年1月1日被中国气象局从一般站升级为国家基本站,并将原位于农业气象观测站内观测站平移过来并正式开始观测,经纬度与区站号沿用,海拔高度56.0米。2006年开工建设预警中心和信息中心两幢楼,2008年建成并于同年3月24日完成搬迁,这标志着东莞气象新局建成并上了一个新水平。新局拥有高性能计算机综合处理中心、建起了双核心交换机主干千兆网,与省局和市三防连接大屏幕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发布中短期及临近预报的预警预报中心。2007年10月31日,防雷检测所搬到第一国际百安中心B座11楼办公,并设置气象行政服务中心。
2.建制情况
(1)领导体制与机构设置演变情况
东莞市气象局建站至今,经历了两度下放地方两度回收,一度军队的建制,1980年12月归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实行部门垂直管理体制,沿用至今。其间依业务管理和体制归属有7次更替、11次易名。
肇庆市台站风貌


1962年8月,建制回收,改为直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肇庆专员公署气象局改称肇庆专区气象局。1963年6月,高鹤、恩平、开平、江门、新会、台山气象站和上川岛海洋气象站划归佛山专区。 1969年1月,气象体制下放给肇庆专区革命委员会领导。肇庆专区气象局易名为肇庆地区气象台。1970年12月,实行军队与地方双重领导,以军队领导为主的体制,肇庆地区气象台归肇庆军分区领导。1973年9月,地县气象部门实行当地革命委员会与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双重领导,以地方领导为主体制。12月3日,中共肇庆地区委员会发文成立广东省肇庆地区气象局。
1980年4月,气象体制收归中央,统一由国家气象局管理,实行以部门领导为主、地方为辅的领导体制。肇庆地区气象局曾一度更名为肇庆地区行政公署气象局。1981年1月,复称肇庆地区气象局。下辖怀集、广宁、封开、德庆、四会、高要、云浮、新兴、郁南、罗定10个县气象局。
1983年11月,肇庆地区气象局改称肇庆地区气象处(台),实行处台合一,为县团级单位。1988年3月,肇庆地区实行市管县建制,肇庆地区气象处(台)更名为肇庆市气象局(台),实行局台合一,为正处级单位。1997年1月,肇庆、云浮两市气象局正式分开运作,罗定、新兴、郁南气象局划归云浮市气象局管辖。
2002年,实行聘用合同制。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气象台为局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7月,实施国家气象系统机构编制调整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肇庆市气象局内设3个正科级机构,6个直属科级事业单位,下辖6个县(市)气象局。
清远市台站风貌


管理体制 1956年11月至1958年9月实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58年10月双重领导体制改为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1962年8月因管理体制调整,双重领导体制又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为主。1969年1月下放归属清远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71年改由清远县武装部与清远县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清远县武装部领导为主。1973年9月改由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领导为主。 1981年1月实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和当地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机构设置 清远市气象局成立之前只设立预报组、测报组。成立时下设办公室、业务科、预报服务科、观测站四个科级机构,1989年10月增设了清远市防雷设施检测所。1996年12月根据《全国各地气象部门机构编制方案》(中编发[1995]13号)要求,下设办公室、财务科、人事劳动科、业务科、预报科、清远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观测站。2001年12月机构改革后,清远市气象台调整为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006年7月,中国气象局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科级机构调整为:内设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三个职能科室,下设清远市气象台、清远市防雷中心、清远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清远市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清远国家气象观测站、清远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清新分所六个直属单位。
惠州市台站风貌


1956年1月,惠阳专区成立后,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抽调人员与惠阳县气象站一起筹建惠阳专区气象局,因经济和技术力量不足没有建成。1958年10月,惠阳县气象站挂牌为惠阳专区气象台,同年底撤销,还原惠阳县气象站。
1963年6月,惠阳专区气象局成立,地址在原惠阳专署院内(今长寿路)。1964年春,惠阳专区气象局迁往环城西二路。1968年10月,惠阳专区气象局留下3人值班,其余人员到惠阳专区"五?七"干校。
1970年1月至10月,农林水战线内成立气象水文组。1971年春成立惠阳地区气象台,1973年底更名为惠阳地区气象局。1979年11月从环城西二路迁往下埔路6号。1988年2月,惠州撤地改市,惠阳地区气象局改称惠州市气象局。
管理体制
1954年1月,惠阳县气象站从军队管辖转为地方政府建制;1958年8月,惠阳专区各台站转为地方政府与气象部门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为主的体制;1962年8月转为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建制。1967年3月,惠阳专区气象局实行军事管制,1970年11月,惠阳地区气象台实行军队管理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军队为主的体制。1973年6月,取消军事管制,实行当地革委会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双重领导,以地方领导为主的体制。1980年6月至今,实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和地方政府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体制。
韶关市台站风貌


1953年8月将粤北军区曲江气象站迁往韶关市郊区大塘公路北大炮山顶,海拔高度82米,地理位置:北纬24度48分、东经113度36分,观测场面积16×16平方米。
1954年1月1日,"粤北军区曲江气象站"更名为"广东省曲江气象站"。
1956年1月,"广东省曲江气象站"更名为"广东省韶关气象站"。
1957年5月,"广东省韶关气象站"改称为"广东韶关中心气象站"。1957年9月初气象站迁至韶关市西河五祖路,面积为9740平方米,地理位置:北纬24度48分、东经113度35分,海拔高度69.3米。
1958年10月,成立韶关专员公署气象台。1968年6月,韶关专区气象台与韶关水文站合并为韶关专区气象水文服务站,1970年与水文站分开,恢复韶关专区气象台。1973年9月1日,成立韶关地区气象局,实行局台合一。1983年11月,韶关地区气象局改称韶关气象处。1985年9月23日,韶关气象处改称韶关气象局。1992年4月1日,广东省韶关气象局改名为广东省韶关市气象局。 建制 粤北军区曲江气象站自1950年9月建立后至1953年12月,行政管理隶属北江军分区机要科(后转参谋科)领导,业务工作由中南军区气象管理处管理。
1954年1月11日,粤北军区曲江气象站转归为地方政府建制,实行业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业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归属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气象科管理,行政隶属于韶关专员公署农林水办公室领导。
1958年8月,调整为当地政府与业务部门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1962年8月,归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直接领导。
1969年1月,下放当地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0年9月,改为军队与地方双重领导,以部队领导为主。
1973年11月,转为当地革命委员会与省气象局双重领导,以地方革命委员会领导为主的领导体制。
1980年4月,实行省气象局与当地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一直保持至今。
机构设置 1958年10月,韶关专员公署气象台下设预报组、通填组、探空组、地面站和办公室。1974年5月,增设台站管理科。1987年,增设专业气象服务科和通信科。1989年11月增设避雷设施检测所。2002年1月1日,韶关市局机构改革完成,韶关市局机关内设4个正科级职能机构:办公室(人事科、监察审计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财务科、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直属5个正科级事业单位:韶关市气象台(市气象预警信号发布中心)、韶关市防雷中心(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市局财务核算中心、市局后勤服务中心、韶关气象雷达站。2005—2007年,增设3个正科级地方气象事业机构:韶关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韶关市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韶关市专业气象预报服务中心。
河源市台站风貌


河源市气象局前身为河源气象站,始建于1951年7月1日,位于河源县城上角西23号广东省河源县农事试验场,北纬23°44′,东经114°41′,海拔高度40.6米,区站号59293。2006年1月1日,气象站迁至东源县城黄沙大道38号,北纬23°48′、东经114°44′,海拔高度70.8米。
1988年以前,随着领导体制的更换,站名也频繁更换。河源县1988年1月撤县设立地级市后,同年6月13日成立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台,1989年3月,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台改称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台),实行局、台合一。2002年1月,局、台分离,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台)改名为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
主要负责人变更表
名 称 时 间 姓 名
粤东军区东江军分区河源气象站 1951.7.1~1952.12 胡原则
粤东军区河源气象站 1952.12~1953.11 潘昭成
广东省河源气象站 1953.11~1957.2 赵惟凌
1957.3~1958.2 苏成华
1958.2~1958.10 王礼民
河源县气象站 1958.10~1961.2 王礼民
河源县气象服务站 1961.3~1962.7.31 王礼民
广东省河源县气象服务站 1962.8.1~1965.7 王礼民
1965.7~1968.10 严提华
1968.11~1969.5 周秀林
河源县农林水战线革命委员会气象组 1969.5~1970.11 周秀林
1970.11~1971.5 刘胜添
广东省河源县气象站 1971.5~1977.6 刘胜添
1977.7~1979.3 许浓前
1979.1~1980.12 张 力
广东省河源县气象局 1980.12~1988.4 张 力
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台)筹备组 1988.5~1988.6 邹瑞粦
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台 1988.6~1989.3 张 力
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台) 1989.3~1996.5 张 力
1996.5~2002.1 黄桂华
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 2002.1~2006.2 黄桂华
2006.2~至今 李汉彬
2.建制情况
河源气象站1951年7月1日建站,属粤东军区东江军分区派出机构,由东江军分区作战科领导;1952年12月,东江军分区撤销,由广东省武装工作部气象科领导;1953年11月转入地方政府建制,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气象科领导;1955年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派出单位,直接受其领导;1958年10月至1961年2月,先后隶属河源县人民政府、河源县人民委员会领导;1961年3月,行政归属河源县人民委员会,业务由韶关专区气象局管理;1962年8月1日,归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建制,委托河源县人民委员会兼管,业务由韶关专区气象局管理;1967年1月1日,属河源县革命委员会建制,由其领导;1970年11月至1973年8月,由河源县人民武装部和河源县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军队领导为主;1973年8月21日,由河源县革命委员会领导;1980年12月,实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当地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一直保持至今。
3.机构设置
1951年7月至1980年11月为县级气象站,1980年12月改为局编制,设秘书管理(行政)、预报组(股)、测报组(股)、农业气象组(股);1989年3月挂牌成立广东省河源市气象局(台),为正处级机构,实行局、台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设办公室、业务科、预报科等3个科级机构;1990年2月,经河源市编制委员会批准增设河源市防雷设施检测所;1996年机构调整,设办公室、业务科(与防雷监理科合署)、财务科、人事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预报服务科、河源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并挂河源市防雷中心牌子)、河源市气象观测站;
2002年1月机构改革,实行局、台分离,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等3个机关内设机构,河源市气象台(河源市预警信号发布中心)、河源市气象观测站、河源市防雷中心(河源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河源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河源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等5个直属机构,河源市气象科技信息服务中心、河源市防雷工程有限公司为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机构;
2003年10月27日,经河源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增设河源市防雷减灾办公室、河源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源市气象信息发布中心(市寒冷灾害防御中心)等3个地方气象事业机构,不定编;
2006年6月机构调整,设办公室(人事科、计财科、监察审计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政策法规科)等3个内设机构,设河源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河源市气象台(河源市气象预警信号发布中心)、河源市防雷中心(河源市防雷设施检测所)、河源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河源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河源市气象局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等5个直属事业单位,管理河源市防雷减灾办公室、河源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河源市气象信息发布中心(市寒冷灾害防御中心)等3个地方气象事业机构。
汕尾市台站风貌


领导体制的演变 汕尾市气象局前身为粤东军区汕尾气象站,建于1952年7月,至1953年7月为军队编制属中南军区司令部气象处管辖。1953年8月至1958年10月由广东省气象科(后称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统一领导,1958年11月至1962年7月由海丰县人民委员会建制和领导,1962年8月至1966年12月由广东省气象部门统一领导,1967年1月到1970年11月由海丰县革命委员会建制和领导,1970年11月至1973年8月由广东省军区海丰县人民武装部建3月至1988年12月由惠阳地区气象处领导,1989年3月起成立汕尾市气象局由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属处级建制。
机构设置 汕尾市气象局初期设办公室、预报科和业务科,后来增设防雷检测所、科技服务部和气象科研所。到2008年底,市局机关设有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三个正科级职能机构;直属正科级单位6个:汕尾市气象台(市气象预警信号发布中心)、汕尾市防雷中心(汕尾市防雷设施检测所)、财务核算中心、后勤服务中心、汕尾国家气象观测站、汕尾气象雷达站;另外增设汕尾市天际防雷有限公司。全市设海丰县气象局和陆丰市气象局。
梅州市台站风貌


梅州市气象局前身梅县地区气象台,成立于1965年9月,地址位于江南区新沙队一小队(现梅江区梅新路64号)。1972年3月设立气象局,实行局、台合一。1972年3月梅县气象站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单位,与地区局在同一地址办公。1976年地区局迁至江南区沿江路,1983年7月梅县气象站迁离梅新路,1983年地区气象局改称地区气象处,1984年迁回梅新路,1988年改称梅州市气象局。2003年1月迁至梅江区丽都西路45号,北纬24°17′、东经116°06′、海拔高度77.5米。
2.建制情况
领导体制 1968年12月前由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管理,1969年1月改由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0年由驻军部队和地方党委领导,1973年9月改由地方党委和省气象局领导,1980年12月起实行部门和地方双重领导、以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1988年改称梅州市气象局。
3.机构设置
梅县地区气象台成立时设政治处、办公室、业务科、梅县气象站,人员编制21名。1974年改为政秘科、台站管理科、预报科,编制29名。1975年9月建711测雨雷达站,1977年10月设农业气象试验站,1979年成立中共梅县地区气象局委员会,1980年12月成立气象学会,1985年5月成立纪律检查小组,1986年3月成立气象服务中心。1988年设办公室、人事科、业务科、预报科、通讯科、财务科,编制58名。1989年11月组建市防雷设施检测所,各县成立分所。1996年12月进行机构改革,编制41名。2002年实行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设办公室、业务科、行政执法办公室、财务科4个机关科室和气象台、防雷中心、财务核算中心、后勤服务中心、雷达站5个直属单位,编制43名,其中公务员编制17名。2004年4月,市编委批准成立防雷减灾办公室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2个正科级事业单位,地方编制4名,其中人影办2名人员的经费由地方核拨。
揭阳市台站风貌


历史沿革 1954年7月1日始建"广东省揭阳县农业气候站",1955年3月改为"揭阳县气候站",1961年12月27日设"揭阳县气象服务站",1981年4月,成立"揭阳县气象局",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成立"揭阳市气象局筹备组"。1993年8月,成立"揭阳市气象局(台)",正处级单位。1992年10月起,原汕头市气象局管辖的惠来、普宁、揭西县气象局陆续划归揭阳市气象局管辖。榕城区、揭东县未设立气象机构。
潮州市台站风貌


建制 全市气象部门经历六次管理体制变化,变更情况见下表。
管理体制
1955.12~1958.10 以广东省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业务部门管理为主
1958.11~1962.5 地方政府与业务部门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
1962.6~1970.10 以汕头地区气象局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管理为主
1970.11~1973.12 以地方人民武装部与当地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地方人民武装部管理为主
1974.1~1980.3 当地革命委员会(地方政府)与汕头市气象局双重领导,以地方革命委员会(地方政府)管理为主
1980.4~1991.4 以汕头气象局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汕头气象局管理为主
1991.5~至今 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管理为主
汕头市台站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