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气象概况>气象年鉴

广东省气象年鉴2017

  气象工作概况111日,中国气象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合作备忘录》,要求广东到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的气象现代化。省政府印发了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省气象局印发考核评价办法,省发改委和省气象局印发气象发展“十三五”规划。与汕尾、清远、惠州、肇庆、汕头、揭阳6市和省工商、旅游等部门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创新工作项目。广东成功承办了WMO CBS-16届会和全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推进会防灾减灾保障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抗御了“妮妲”、“海马”等强台风、30次大范围暴雨、强寒潮等重大气象灾害,与近五年平均值相比,2016年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下降了36%,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43%1个单位获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1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气候特点及灾害情况2016年广东省总体天气气候特征是“汛期四十年来最长、雨量有记录以来最多、台风来得晚但间隔密”,属一般偏差气候年景。年平均降水量创历史新高,1月月雨量和单日暴雨分布范围破纪录;1月强寒潮致降雪范围突破了1951年以来降雪的最南界;汛期长达215天,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二长;台风生成为1949年以来第二晚,全省平均灰霾日数为1989年以来最少。

  气温 全省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偏高0.4℃,其中平远、南澳、连山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高。北部地区19.7℃~22.0℃,中南部地区22.0℃~24.4℃。全省各地年极端最高气温介于35.5℃(上川岛)~40.2℃(始兴)之间,其中四会、普宁破历史最高纪录;年极端最低气温介于零下3.6℃(仁化)~3.7℃(徐闻)之间,其中惠来、南澳、湛江等8个县(市)破历史最低纪录。

  降水 全省平均降水量2321.0毫米,较常年显著偏多30%,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其中广州、中山、云浮、韶关、梅州、惠州等16个县()降水量破历史最多纪录。降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年降水量介于1364.0毫米(电白)~3445.5毫米(海丰)之间。321日开汛,较常年偏早16天入汛后强对流、强降水天气频发。

  日照 全省平均日照时数1622.0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8%

  台风  上半年无台风生成历史罕见,全年共有5个热带气旋(“妮妲”、“莎莉嘉”、海马、“电母”和1个热带低压)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其中 “海马”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在10月下旬以后登陆我省的最强台风,“妮妲”也是登陆珠江三角洲地区少见的强台风。此外,“银河”、“尼伯特”、“鲇鱼”、“艾利”也给我省带来风雨影响。

  寒潮 122日~26日,我省出现了全省性低温和大范围冰冻天气,茂名、湛江、珠海、潮州等24个县(市)气温跌破历史极值,珠江三角洲和我省南部部分县(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雨夹雪或霰(小冰粒),降雪范围突破了1951年以来降雪的最南界,广州市区出现降雪奇观。

  强对流 2016年,我省共发生了18次雷雨大风、冰雹、飑线、局地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过程。412日,佛山市出现雷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佛山电网受损较严重,顺德乐从镇出现十级强阵风,造成多人轻伤。413日东莞市出现强雷电、最强11级的瞬时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造成全市5万户居民停电,泥洲轮渡停航,强飑线天气过程还导致东莞市麻涌镇龙门吊发生移动倒塌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

  灰霾 2016年,我省平均灰霾日数28.7天,为1989年以来最少。灰霾污染带与往年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粤西北及粤东局部地区。有37个观测站的灰霾日数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雷电 2016年全省共发生云对地闪电402.5万次。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3-9月,频繁时段主要分布在13-21时。地闪密度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省雷击事故共发生332宗,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近10年平均的雷电损失轻。

   

  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建设】 全省气象部门及时启动或变更应急响应1416次,及时发布预警信号15064次,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发布应急信息约10.7亿人次,为全社会防灾减灾争取了更多时间。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突发预警中心达到99个(完成了97%的目标),地方公益一类编制数达到1421个(其中省级新增10个);实现了18个部门接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平台;气象、水文、海洋联合召开台风新闻发布会成常态化。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在我省防御重大气象灾害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如防御1949年以来登陆珠江口的最强台风“妮妲”过程中,全省气象部门共报送决策服务材料679份,向各级防灾责任人和基层信息员发送决策短信802万人次。广州等9市政府向社会发出紧急动员,实施停工(业)、停课、停产等措施。省气象局通过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短信超过2.22亿人次。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共发布台风“妮妲”相关微博8874条,覆盖粉丝近970万人。市级以上气象部门官方微信向167万粉丝主动推送预报预警服务信息134条,裂变阅读量约360万人次。利用全省9270个显示屏、大喇叭终端发布信息1285条。通过南方网网站、南方网新闻APP等渠道,在5分钟之内发出气象预警信息。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妮妲”防御工作取得了“零死亡”的成绩。

  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开发了综合气象探测装备3D可视化运行监控系统,完成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无人值守改革试点工作,探测环境评分由85.7分提升至87.7分。CIMISS系统运行良好,建成了虚拟化资源池统一支持全省业务,提升了数据共享平台的访问能力。建成了6部双偏振雷达,新建了86个降水天气现象仪。拓展卫星服务新领域,加强卫星遥感应用研究及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数字格点预报业务流程,预报时效延长至10天,网格精度由5km提升到2.5km。发展双偏振雷达应用技术,冰雹、雷雨大风、暴雨的预警分别提前23分钟、38分钟和78分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布6项行业或地方气象服务标准,完善“应急气象”品牌的10种服务渠道建设,提供定制式、个性化预警信号预约服务,打造气象信息共享包以强化对全社会的气象服务支撑,增加中高端服务产品29个,清理“僵尸产品”16个。创新开展气象服务市场监管,推进企业信息互通共享,开展信用联合惩戒,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管有依据、告知承诺有备案(备案单位141家)、质量监督有系统,社会引导有评价(5次)、服务优化有保障、协同监管有合力的气象服务市场监管体系,气象服务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 启动筹建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院工作。加强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建设,GRAPES台风业务模式分辨率从36km升级到18km。在“天河二号”研发1km分辨率模式,开展全球GRAPES模式驱动区域模式试验。探索建设广东气象应用众创平台。出台了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开放共享管理试行办法,众筹热带季风区云降水物理观测试验基地,首次联合开展强降水野外观测试验。重建了8个科技创新技术团队。通过“头羊计划”加强县级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实施了“远期合约制”强化科技创新评价激励。探测数据中心“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的科技论文达121篇,SCI/IE等收录54篇。取得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3项。完善了区域交流合作机制,筹集资金100万元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联合发展区域数值预报GRAPES模式。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