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气象概况>气象年鉴

广东省气象年鉴2006

概况  2月16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任命梁建茵为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副局长、党组成员。

机构设置无变化。

年末全省气象部门职工总数为2036人。学历结构:博士5人,硕士94人,本科632人,大专679人。职称结构:正研11人,高级职称148人,中级职称562人,初级职称1123人。

1月4日李容根副省长致电余勇局长,充分肯定了省局对元旦前后强冷空气的预报服务工作,并向全省各级气象工作者致以新年的问候。1月30日-2月1日,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在阳江召开,余勇局长作了题为“把握机遇 狠抓落实 为建设和谐广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的工作报告,并决定在全省开展“业务质量年”活动。1月-6月,省局参加了广东省委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月22日下午,省政府李容根副省长致电余勇局长,对省气象局及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表示感谢,并转达了张德江书记对人影工作取得成绩表示满意和高兴,希望继续抓住机会进行作业,缓解旱情。3月1-3日,第10届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暨第19届粤港澳气象科技研讨会在阳江召开,会上明确了粤港澳三方合建的珠三角闪电定位系统将在今年雷电季节启用。3月19日,中国气象局秦大河局长率监测网络司、人事教育司领导一行4人在省局余勇局长和深圳市局黄基局长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了深圳市气象雷达系统建设项目和业务服务平台。4月24-29日,余勇局长陪同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专程到中国气象局汇报“广东省人大气象议案”办理情况及“十一五”广东气象事业建设初步设想。5月30-31日,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省局召集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福建、江西、厦门、深圳等10个省(区、市)气象部门在广州召开泛珠三角区域气象合作研讨会。6月18日-25日,广东出现持续性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省局启动了应急气象服务预案,全省气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7月17-20日,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华南区域篮球选拔赛在广州举行,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四省区气象局组队参赛。9月12日,中国气象学会第25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广州天气雷达基地召开。9月12-13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在省局余勇局长、林献民副局长等陪同下视察省局,并到广州市番禺区、中山市、佛山市三水区气象局进行实地考察调研。9月25-28日,召开广东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暨全省气象局长研讨会,中国局刘英金副局长亲临会议并讲话。10月15-16广东气象代表队全国气象行业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并获得最佳组织奖。10月21日,湛江市气象局、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和清远市气象局分别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11月3日下午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在省政府周炳南副秘书长的陪同下到省气象局视察和指导工作。余勇局长向欧副书记一行全面汇报了近年来我省在气象业务、队伍现状、科技能力、气象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情况11月7-9日,组织召开第七届中越重要天气研讨会。11月 24-27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率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调研检查组一行5人,深入广东省、市、县级台站,视察基层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工作,并重点对广州区域气象中心开展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进行调研指导。12月7-8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率调研组到广东检查指导工作。王守荣副局长一行深入东莞市局和省局有关直属单位进行调研,听取省局党组和东莞市局党组汇报,审阅了《广州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气候评价  2005年广东省主要气候特点为“大旱大涝台风少,多雷多霾温度高”。年降水量较常年正常略少,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春季、秋冬季全省持续干旱少雨,56月份暴雨强度大、时间长、范围广,致使西江东江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登陆台风连续三年偏少,强热带风暴“珊瑚”登陆汕头。珠三角地区灰霾日数居高不下;夏季部分地区高温热害严重;雷电灾害1500多宗。暴雨、干旱、强热带风暴、寒害、高温热害、飑线、强降水、大雾、灰霾、雷电等十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我省死亡100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5亿元。

气温。年平均气温:北部19~22℃,中南部22~24℃。与常年相比,除沿海个别地区偏低0.1~0.3℃外,其余地区一致偏高。粤东南、珠江口及以西地区偏高0.5℃以上,中山偏高最多,达1.2℃

降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1770毫米,与常年平均值基本持平,但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全省各地年降水量普遍在1100~3200毫米之间,最大降水量中心主要在龙门、河源和海丰,西部降水较少,徐闻年降水量最少,仅768毫米。

日照。全省各地的年日照时数在1200~2100小时之间,与常年相比,大部分地区偏少1~3成。全年中以2月份的日照时数最少(平均为27.2小时),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整月无日照的情形。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灾害:

干旱。2005年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冬季,全年的干旱程度比干旱严重的2004年略轻,属偏旱年景。2004年9月21日至2005年4月30日,全省降水一致偏少,沿海大部和西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珠江口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偏少达7~8成。严重旱情主要表现在水库缺水,河流水位偏低(四大江河出现历史最低水位)。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地区,其中徐闻县从2004年9月24日开始连续248天没下过“透雨”(日降水量20毫米),打破了1902年以来的历史记录,为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至6月6日,徐闻全县360多个村庄的11万多群众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达70.65万亩。 2005年9月10日至12月31日,除西南部的个别县(市)总雨量比历年同期略偏多外,中部和东部大部偏少5~8成。严重的旱情也带来咸潮、森林火灾等问题。2005年初珠江口沿海地区发生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咸潮。12月中下旬,我省各地接二连三地发生山火,有时一天数起,12月22日,仅广州地区便发生了7宗山火。

高温酷暑。本年度全省高温热害突出,高温天气来得早,去得迟。全年各地高温日数3~53天,沿海地区较少,总体与2004年基本持平。全省有17个县(市)的极端最高气温破历史记录(9个持平)。4、5月和6月上半月的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5月全省气温一致偏高1~3℃。7月中旬,受强盛副热带高压和0505号台风海棠外围下沉气流的共同影响,广东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7月18、19日,26个县(市)的最高气温破(或平)历史记录。8月上旬,受副热带高压和台风麦莎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5~8天的高温酷暑天气。12日,全省有74个县市出现高温。 9月中旬,受副热带高压以及热带气旋的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出现3~5天高温天气。9月全省高温站日达238个,居1963年以来同期高值的第6位。

热带风暴。年内只有0510号强热带风暴珊瑚8月13日中午在我省汕头市澄海区登陆,较常年平均少3个,是最少的年份之一。受其影响,粤东大部和珠江口岸出现狂风暴雨,部分地区阵风12级,局部出现大暴雨。南澳县云澳镇测到36米/秒的极大风速,潮阳出现223毫米的最大日雨量。据省三防统计,珊瑚造成全省4个市21个县(市、区)18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48.8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136亿元。0518号台风达维”给我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25亿元年内登陆和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均给我省带来大量降水,对缓解严重干旱起到明显作用,但这些热带气旋仍给我省部分地区带来不利影响。 

寒害。2005年寒害影响较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元。 2005年寒害主要是年初发生的低温、冰冻及霜冻。2004年12月下旬开始,北方冷空气不断补充南下,全省气温持续下降,1月1日各地气温降到入冬以来的最低值,北部最低气温-3~1℃,其中大埔出现全省最低最低气温-3.1℃。受其影响,全省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和冰冻霜冻,东莞市也出现结冰现象。此次冷空气过程给我省冬种作物和果树带来了较大的危害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 3月上旬,受强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持续偏低,东北部的大埔、和平、平远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出现霜冻或冰冻。3月4日中午11时至晚上10时左右信宜高海拔地区大田顶出现了罕见降雪天气。期间除西南部外,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低温阴雨天气,北部7~9天,中部4~6天。 

强对流天气2005年广东发生的强对流天气种类多,有龙卷风、大风、冰雹、飑线及伴随降水出现的雷雨大风等,其中以3月下旬前期出现的一次飑线过程强度大、范围广,损失重。3月22日9时,一条南北向长达300多公里的飑线自西向东影响我省,韶关、肇庆、茂名、广州、惠州、梅州等市先后出现8级以上雷雨大风、冰雹和强降水。南海小塘等多处自动站测到12级的阵风。云浮、广州等市县出现冰雹,茂名等地出现强降水。据统计,这次强对流天气共造成全省6人死亡、3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3亿元。 5月9日从化、潮州、汕尾局部出现龙卷,直接经济损失约330多万元;6月28日早上8时10分左右,龙卷风从南至北袭击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沥中教心村;6月30日早晨6时左右,揭东县埔田镇长岭村出现龙卷风。这两次龙卷均造成当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7月在徐闻、江门、广州番禺等地的局部地区也出现了龙卷。

灰霾、大雾2005年灰霾日数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和云浮、郁南、湛江、汕头及粤北的始兴、南雄等地,粤东和雷州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明显偏少。年内大雾日数明显少于灰霾日数,2005年大雾主要出现在冬春季,中部偏西和西南部地区出现雾日较多。1月23日早上深汕高速公路陆丰段因路面大雾笼罩,能见度极低,造成特大车祸,有4人死亡,32人受伤。同日,开阳高速恩平路段发生13车连环相撞特大交通事故。2月,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阴雨和大雾天气,珠海、阳江、佛山大雾日数9天以上,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小于100米。20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因路面结冰和大雾全线封闭;24日,珠三角地区发生多起因能见度差客轮就地抛锚事件,广州有15条轮(车)渡航线停航;25日下午,广州地区能见度500米左右,市区车流缓慢,广深高速公路及邻近的107国道上出现长达几十公里的堵车长龙。

雷电2005年全省因雷击造成的灾害实例有1676宗,其中雷击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2起;人身伤亡事故73宗,死亡62人,伤59人;各种电子电器设备被雷击损坏7641宗;全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7亿元。5月3日,韶关市铁路电网遭到雷击断电,造成京广铁路南段瘫痪100分钟,在山子背端以南、黄岗端以北各停了总长达十多公里的等待通过的列车。 

纵观全年,中等偏差年景2005年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性气候事件有年初的寒害、上半年的严重干旱及大涝、夏季高温。由2004年底延续至2005年初的寒害造成农业生产4亿元的经济损失,上半年的干旱随着我省正常开汛影响减小,但雷州半岛干旱仍然严重,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受到损失;洪涝灾害对发生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另外,2005年热带气旋对我省的影响小,总体上其影响利大于弊。

气象服务  全省各级台站出色做好322日强雷暴(飑线)天气过程、入汛后的第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等重要天气过程预报服务。圆满完成“05.6”持续性特大致洪暴雨预报服务工作,根据省防总西、北江抗洪救灾一级响应预案,气象部门领导靠前指挥,按气象应急预案要求,省局领导率应急气象服务小组奔赴北江大堤前线进行现场气象服务。河源市气象局被省防总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省气象台的林良勋、龙门县气象局的李伟权、清远市气象局的刘日光、汕尾气象局的黄金霞被省防总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对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的3个热带气旋的预报服务工作体现了早、准、稳,较好发挥了现代化建设成果,充分依托数值预报等各种客观预报方法,进行了灾害的预评估和评估,为较准确地预报热带气旋全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针对我省持续性高温炎热天气过程,广州等地及时向社会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和市民做好防暑降温,受到好评。春节、“五一”、国庆期间,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精心策划气象预报服务和宣传工作,对黄金周期间的天气过程预报准确,服务及时,宣传到位。较好完成了军事保障、重点工程、春运、高考及龙舟竞渡等重大专题天气预报服务。省气象台被中国气象局表彰为2005年度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

“雨水工程”卓有成效。2005年人工增雨工作采取空地结合,在实施火箭增雨作业的同时,首次大范围采用飞机作业,成功开展了全省跨区域的人工增雨作业。尝试对台风云系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省有关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评价。省政府黄华华省长在我局报送的《人工影响天气简报》上批示指出:“‘雨水工程’办得好,缓解旱情解民忧。希望再接再厉,继续加大人工增雨的力度,确保春耕用水”;李容根副省长欣然提笔批示:“很好!天帮忙,人努力,抗击百年旱灾取得阶段性成果。感谢在捕捉机遇、从事人工增雨作业的同志们。望继续努力,‘人天合一’,为受旱灾区群众解除困扰、恢复生产、增加收成作出更大贡献!”。

农业气象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气象部门继续坚持把为“三农”服务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为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增产的气象服务,提供科学的农业预报服务指导产品,农作物产量预测水平明显提高。生态质量气象评价业务也取得较大进展。主动、积极做好“8.7”兴宁矿难的现场气象保障服务,在矿难发生后,省气象台气象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灾区重大气象信息,梅州市气象局、兴宁市气象局成立了“矿难气象服务工作小组”,迅速到现场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利用决策气象服务短信平台向抢险组、地方党政领导和安监、煤矿、建设、国土、水利等有关单位领导发布实时天气信息和天气预报,编印了“重大事故抢险天气专题快报”。广州市局组织参加了全市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检阅了气象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专家肯定。

气象业务与现代化建设  基础业务质量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地面测报质量错情率为自动站0.1,人工站0.1;高空探测业务质量达到五项指标;全省农业气象测报平均错情率为0.16;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中规模站资料接收成功率为99%;全国主要上行气象信息传输及时率达99.98%,参加全球交换的气象数据情报及时率达100%。

年内,汕头多普勒雷达投入业务运行,实现与广州、梅州、韶关、阳江、厦门雷达组网,区域雷达拼图在天气预报业务中投入使用,并开展了雷达定量估测降水预报工作,全省76个地面遥测自动气象站,670个加密自动站发挥作用,成功研制出以移动通信GPRS网络为骨架的自动气象站无线DDN通信系统,实现了每6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大大提高了我省的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了装备保障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完善装备技术支持和保障平台,加强雷达、自动站的实时监控和供应、检定等各类数据的共享。深圳雷达和湛江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进展顺利。

完成了68个县级的2MSDH宽带入网开通,9月,建成了省—市气象10M IP-VPN宽带通信网络的全省天气会商视频系统。每天上午9:30省台与有关市气象台预报员进行天气会商,在我省防灾抗灾气象服务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完成了省局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招投标。“多快好省”预报业务辅助平台及粤港澳合建闪电定位系统发挥作用。

完成了广州番禺大气成分观测站建设任务。开展广州新电视塔、东塔、西塔等高耸建筑物项目风参数计算和雷击风险评估、广州新机场供油系统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与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联合开展广东电网每日电力负荷预测研究,经专家验收,达到较高水平,已投入业务运行。茂名市海洋气象台项目建设及茂名市博贺港建设项目取得新突破。

科研教育  2005年全省有20多项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经费超过480万元。争取省科技厅项目12项,经费123万元;省局科研项目41项,经费63万,均为历年最多。年内热带所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其它单位在高级刊物上发表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论文也有较大幅度增加。有限区域三维变分同化系统(GRAPES-3DVar)设计与应用试验获中国气象局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奖一等奖,南岭山地雾的物理结构与能见度研究及高速公路能见度预报系统建设获中国气象局2005年度气象科技成果应用奖二等奖,地面气象综合探测自动化系统研制获200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5年全省气象部门有232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44人,本科54人,大专126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1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获得硕士学位。年内参加各类培训班人数达5430人。

人才战略  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中国气象局“323”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工作,年内提拔处级领导干部12人,其中提拔任用一把手4人(平均年龄为39岁),副职8人(平均年龄为38岁),提拔任用的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气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占75%。加快了优秀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特别是一线专门人才的培养,分别有39人和9人新获中级资格和副研级任职资格,市、县气象局所占比例分别为66.7%、33.3%。加大了吸收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力度,新吸收应届硕士研究生13人,本科生47人,全省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广东省气象部门“科技人才工程”,计划未来5-10年在全省气象部门选拔和培养3-5名“首席专家”、10-15名“学科带头人”、50-80名“科技业务骨干”和150-200名“青年新秀”,目前全省已经有114人申报,其中首席专家6人、学科带头人22人、科技业务骨干86人。全年有34人进行了省内、省际间访问进修学习。

贯彻落实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深入学习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切实做好落实《广东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 “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各级气象部门“十一五”重点项目立项工作进展较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省局上报的《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十项民心工程”)已报省财政厅审核,总投资约1.95亿元,基本落实1.5亿元;东莞市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3800万元和自动站网项目1600万元已得到落实;《汕头市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获汕头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在2006年至20105年内,由市政府投入配套建设资金2794.4万元;湛江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0.5亿元;河源、汕尾雷达建设配套资金已得到省财政承诺;广州、深圳及其他各市县气象局“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正在抓紧落实。全面推进和实施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完成了《广州区域气象中心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编写工作,启动了省局大院组织实施准备和试点市实施方案编写的工作。

组织完成“省人大气象议案”结案和延伸工作。配合省政府有关部门及省人大进行了全省“人大气象议案”结案专题调研检查,专题进京向中国局汇报“人大气象议案”实施的情况,组织起草了“人大气象议案”结案办理情况报告。9月23日,议案办理方案报告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黄华华省长充分肯定了气象部门实施“省人大气象议案”以来取得的成效,同时决定继续大力投入支持“人大气象议案”的后续项目建设。

区域活动与外事工作  大力加强了区域中心能力建设,建立了区域合作机制,组织召开了广州气象区域中心十一五规划研讨会和数值预报合作与技术研讨会,推进区域间在数值预报研究、防雷技术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与交流,提出了构建“区域灾害性天气数值预报试验与应用平台”的设想。完善了天气气候会商制度,促进区域内跨省天气联防,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联防和短期气候预测会商,继续做好两广珠江流域、东江流域和粤东闽西南区域的气象合作,年内首次召开了粤西、北部湾区域气象合作会议。推进区域间资源共享,初步实现了区域中心与厦门局的网络互通,开展了厦门雷达和广东雷达的拼图等业务。广州区域中心海洋探测系统建设方案初步形成。由江西、广东联合申报的华南区域-东江流域人工增雨基地工程建设方案取得阶段性进展。

部门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省建设厅联合发文保护观测环境。与南海渔政局就建设南沙美济礁的海洋气象观测系统开展合作。与国土资源厅协商,通过省局决策服务短信平台向各市地质灾害群防群治责任人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与省农业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发文,加强部门合作。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成功举办或承办了“第十届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议暨第十九届粤港澳气象科技研讨会”、“中越第七次重要天气研讨会”,顺利完成了省外专局引智项目“雷达信息应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年内,组团出访考察学习67人次,41人次参加了国际合作研究、境外培训或国际会议。接待美国、马来西亚、越南、朝鲜、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等19批100人次来粤讲学、交流、访问。

科技服务与产业  全省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创收总额同比增长14.3%。其中,气象短信同比增长73.6%,12121气象服务电话同比增长20%,拨打次数近3千万次、近9千万分钟,拨打总时间增长幅度较大。气象影视系统现代化建设逐步完善,全省共有76套气象节目在68个频道播出,每天播出气象节目超过500分钟。积极推行气象影视技术创新,电视气象节目制作水平稳步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呈增长态势,全省每天有2000万人次收看天气预报节目,《珠江气象站》专栏节目跃入收视率排行榜,《瞬间看天气》受到好评。

气象法制建设与依法行政  全面贯彻依法治省以及全国气象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抓好《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和《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的修订,加大了与省政府法委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法委修改《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修订草案),《广东省气象管理规定》有望今年第一季度颁布施行。认真做好标准化规划工作,争取了灰霾国标项目,全力筹建广东省气象标准化委员会。省防雷中心负责起草的《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系列国家标准已经全部完成(第2、3、4部分将于2006年4月1日正式实施),负责起草的《雷电防护—风险管理》国家标准,已向全国发出《征求意见稿》,参与起草的我军第一部《军用地面台站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天文防雷公司通过ISO9001—2000防雷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继续加强以地级市执法办为执法主体的执法体系建设,建立了气象行政执法办公室,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持依法管理。根据省人大工作安排,组织了全省《气象法》执行情况执法检查和人大议案执法检查,解决了部分台站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防雷减灾、施放气球等方面的难点问题,维护了社会气象活动秩序。我局联合执法检查调研报告被中国气象局法规司评为调研报告一等奖。年内全省开展省级执法检查2次,指导市局开展执法检查9次,县局4次;立案查处违法行为254起,实施行政处罚156宗,罚款30余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  扎实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省气象部门1615名党员参加了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群众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6.79%。以雨水工程业务质量年活动为载体抓好抓实, 认真落实整改工作,实行整改工作销号制,妥善解决干部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干部职工办好26件实事。

加强党建工作,积极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省局党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学习贯彻意见,针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查摆的问题,把整改落实与建章立制结合起来,结合实际制定下发《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党内民主评议制度(暂行)》和《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党务公开制度(试行)》,使党员评议工作和党务公开工作步入规范化。逐步建立起适应广东气象部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积极响应省委“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重大决策,全省气象部门选派79干部开展驻村工作各级气象部门共走访困难群众家庭749户,为群众办实事478件,解决扶贫资金547582元,有力地支持了驻村点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村干部和群众的广泛好评,实实在在推进省委“固本强基”工程。

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各级台站始终围绕“四个一流”新型台站建设,进一步加大文明创建工作力度,不断增添品牌内涵,在拓展延伸上下功夫,全省文明质量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省共有18个台站提升了文明档次,湛江市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广州地面卫星站和清远市局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影视宣传中心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省电信台运行科被评为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

广东气象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建成。制定了《广东省气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在弘扬传统气象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气象文化融入到新型台站建设、气象业务、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丰富了气象文化的内涵。在广大共产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并举办了“两个八字”教育演讲比赛。认真组队参加全国气象部门行业运动会,取得了总分第三名和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精心组织了多场广东省气象部门文艺汇演。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形成我省气象部门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办法》。在全省气象部门广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为构建和谐部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了审计监督,创新内审工作机制。全省19个单位获得中国气象局授予“气象部门局务公开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省局党组纪检组也被中央纪委驻中国气象局纪检组授予“气象部门推行局务公开先进单位”。                                   (谢春萍)

 

 

地址:广州市福今路6号大院  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

邮编:510080

电话:(020)87773952(fax)  87671877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