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气象概况>气象年鉴

广东省气象年鉴2004

概况  省局机关设:办公室、业务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6个职能处室和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省局直属正县(处)级事业单位:广东省气象台(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象电信台(广州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广东省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档案馆)、广东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后勤服务中心、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省防雷设施检测所)、广东省气象学校(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另设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广州国际专业气象台、广东省气象影视宣传中心、局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和局财务核算中心。地方气象事业单位: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加挂省人工影响天气湛江试验中心、省寒冷灾害防御中心牌子)、省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省气象影视中心。

全省气象部门职工总数为2093人,其中干部2003人,工人90人。学历结构:博士6人,硕士62人,本科581人,大专598人,中专及以下846人。职称结构:具有正研10人,高级职称125人,中级职称544人,初级职称1044人。

111,梅州新一代雷达资料接收处理中心建成。11517,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在广州雷达站召开。会上李明经局长作了题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推进“四个一流”新型台站建设,努力开创广东气象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2月14日,李容根副省长在2003年2月12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气象部门2002年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气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果,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我省农业抗灾、避灾、减灾夺丰收提供了有效服务,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6月6日,省人大农委主任关富胤、副主任司徒绍一行5人,到省气象局视察指导工作,检查我局气象立法和省人大议案的落实情况。李明经局长向人大农委领导详细汇报了广东气象工作情况,并提出了今后的立法设想和进一步完善人大气象议案的建议。省人大农委领导对我局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大力支持。6月12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华元在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李明经局长等省局领导陪同下视察广州天气雷达基地。613日,李容根副省长在广东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第一次会议上再一次表扬省气象局“现在的天气预报比以前准确多了”。627-29日,全省气象系统“新型台站”授牌大会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现场会在梅州召开。李明经局长作了题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 把建设‘四个一流’新型台站工作全面提升到新水平”的报告。会议表彰了首批“四个一流”新型台站,10个单位做了经验介绍,还组织代表现场观摩了大埔、梅县气象局,从全省选出的15名选手围绕着新型台站建设进行了演讲比赛。会议邀请了省文明办、省直工委、梅州市府有关领导,各市(县、区)气象局、各直属单位、省局机关各职能机构主要领导参加了大会。 7月1日,根据省委领导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气象专用信息网正式开通。内容主要包括:重大灾害性天气报告、重大气象信息快报、气象与农业、交通、环境、气象法规、气候概况、气象动态、气象科普及防灾减灾等栏目。7月16-18日,省局党组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国局郑国光副局长、人事司王怀刚副司长到会指导。 7月15-16日,中国气象局专家组对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进行评估验收。执行所长梁建茵向专家组汇报了热带所一年多来的改革进展情况及所取得的成果等。81日,按照立法程序,省局组织了广州市部分法学专家对《广东省气象条例》(草案)进行了立法论证,省气象局、省人大农工委、省府法制办及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省委党校的部分法学专家参加了论证会。10月2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干部考核组在三寓宾馆组织召开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领导班子建设民主推荐会。会议由李明经局长主持,中国局人事司王怀刚副司长宣读了干部考核公告,省局机关正科级及以上干部、直属单位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副研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21人参加了推荐会。12月10-15日,全国气象部门计财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许小峰副局长在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广东首批“四个一流”新型台站考察。会议期间还专门听取了省局党组关于实施“城乡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工作情况汇报,许副局长作了重要指示,并表示中国局将全力支持这项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气候评价  全省气候特点是:2003年我省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频发。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列历史记录最少年的第四位(继1963、1991和1977年之后)。降水时空分布很不均匀,部分地区出现干旱、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盛夏出现罕见持续高温炎热天气,72个台站7月份月平均气温破历史同期最高记录,20个台站破年极端最高气温记录。全省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为历史上第三个最暖年(继1998、2002年之后)。全年有“伊布都”、“科罗旺”、“杜鹃”3个热带气旋登陆我省,且“杜鹃”是继1979年之后严重影响珠江三角洲的最强台风,造成重大损失。珠三角地区的灰霾天气有加重趋势。

气温。年平均气温:北部19.5~22.0℃,中部和东南部22.0~23.5℃,西南部23.0~24.4℃,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大部地区偏高0.5~1.5℃,有9个市(县)年平均气温破历史最高记录。

降水。年度总降水量为820.7(吴川)~2726.8(海丰)毫米,降水较大中心位于沿海的海丰、恩平和上川。年雨量分布:阳江以东的沿海地区1600~2200毫米,其中超过2200毫米的有上川岛(2207.2)和海丰(2726.8),其余大部地区1000~1600毫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大部地区偏少1~4成。年雨量在历史上最少年雨量中排第四位。

全省的年雨日在89~154天之间,最多的是仁化,最少的是电白。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全省年雨日偏少22~52天。

    日照。年总日照时数为1554.8小时(新丰)~2565.0小时(澄海),其中沿海大部地区2000~2565.0小时,其余大部地区1554.8~2000小时,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大部地区偏多1~3成。有6个市(县)年日照时数破历史最多记录。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灾害。2003年上半年降水明显少于同期,加上7月上中旬长时间的高温少雨天气,7月底至8月中旬全省出现较大范围的旱情。全省受旱面积239.17万亩,其中重旱63.48万亩,干枯11.38万亩。全年总降水偏少,10~12月更是偏少严重,导致全省在年底出现中旱或重旱,如西南部大批甘蔗严重焦黄、枯萎,南澳的果蔬难以下种,韩江等个别江河的水位接近历史同期最低值。

5月16日至17日,受低压槽影响,梅州、河源、韶关三市部分地区降了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由于降雨强度大,局部雨量集中,致使我省局部地方暴雨成灾。梅州、河源、韶关等市12个县(市、区)14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2.7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8.7千公顷),损坏公路、供电、通讯、水利设施一批,直接经济总损失3.98亿元。

6月上旬中期至中旬中期,受低压槽影响,我省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降水过程,由于降水过程持续时间长,范围大,使我省部分地区出现程度不同的涝灾。肇庆市受灾作物总面积24000.4亩河源市受灾农作物面积23430亩、成灾面积17475亩、绝收面积4020亩清远市受浸农田5865亩

台风“伊布都”7月24日在阳西到电白之间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达到38米每秒的风速,最低气压960百帕。该台风具有强度强(上川岛测到阵风55.7米/秒)、范围大(8级大风半径范围450千米)、移动快(平均移速25千米/秒以上)的特点。台风“伊布都”正面袭击粤西,造成暴雨到特大暴雨,阳江、茂名、江门、湛江等7市共 38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总计19.066亿元。

台风“科罗旺”8月25日在我省最南端的徐闻县登陆。台风强度强、大风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大,又适逢高潮位期造成粤西地区严重害,湛江、茂名、阳江等市共有20个县(市、区)229个乡镇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474亿元。

台风杜鹃9月2日晚上先后在惠东县深圳市中山市三次登陆,每次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均为12级。台风杜鹃具有强度强、范围大、移速快特点,带来较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又适逢高潮期,致使沿海多个市不同程度受灾。全省共有64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39千公顷,死亡40人,直接经济损失22.87亿元。

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上旬,受北方强冷空气的持续影响,连州、连南、连山等地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左右,出现了大面积的霜冻和冰冻天气,2002年岁末,粤北山区局部降雪。风雪、霜冻、冰冻天气以及持续的低温对粤北的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地方农作物大面积冻死、冻伤

纵观全年,属正常偏好年景。在早稻生长期间,光、温、水条件总体不错,没有大的全省性的灾害性天气发生,故早稻单产比去年略增。晚稻在生长期光热条件良好,“寒露风”出现迟,危害轻,晚稻产量略增。

气象服务  我省气象部门坚持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努力发展精细天气预报,自主研制的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台风模式在预报业务中发挥了良好效益,预报质量(特别是暴雨预报技巧评分)为近年来最好成绩。坚持气象服务“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认真执行中国气象局提出的“一把手”负总责的汛期工作制度。省气象台和有关气象台站对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都做出准确预报,服务工作主动及时,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效益显著,得到中国气象局和地方党政领导的肯定。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副局长在我局台风“杜鹃”预报服务情况报告批示:“广东省气象部门上下团结一致,在台风预报服务中监测早、预报准、发布早、服务及时主动,领导靠前指挥,为地方党政领导组织抗击台风的工作赢得了时间、减少了损失。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强化科研成果在业务中的应用,取得很好的预报效果。”省政府李容根副省长在我局《关于台风“杜鹃”气象预报服务情况的报告》中批示:“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在天气预报,特别是灾害性预报准确,为受旱地区人工增雨缓解旱情,为防灾、抗灾、减灾作出积极贡献,希继续努力,再创佳绩。”广东省气象台、阳江市气象局张德苏同志分别被中国气象局表彰为2003年度重大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

决策气象服务效益突出。制订完善了全省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及时为党政部门指挥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确保基本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成为全社会气象服务的第一权威声音”。省局全年向省委、省政府上报《重大气象信息快报》55期,《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2期,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6次作重要批示。

继续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全省各级台站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发布规定》,不断完善和执行发布预警信号的工作制度和发布流程,建立灾害天气实时监测、自动显示报警以及效益评估系统,加强逐级业务指导。我省在全国率先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深圳市局研发了气象灾害预警通报系统和电视频道预警信号发布监控系统。湛江市局制定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应急预案》,对电视台、电台、121、网站等预警信号发布情况进行监控。全省共发出台风预警信号612次,暴雨预警信号932次,寒冷预警信号749次,高温预警信号15次。

气象为农业服务继续得到加强。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问题,各级气象部门重点做好农业经济专项区域和农业气候灾害风险区域区划细化工作,并主动提供旱情预报结论和对可能发生的干旱灾害进行评估,及时提出防御建议,趋利避害。继续做好森林火险的监测和预警服务。建设“广东农网”,并在领导气象专用网站和“121”气象信息电话平台开通“三农”信箱、栏目。发布全省各地每日旱涝实时动态监测、珠江流域面雨量预报、寒冷灾害监测预测周报等。省气候中心承担的《广东省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对策研究与技术应用》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清远局与省气候中心承担的中美合作项目《农田温室气体通量观测及对比分析》获得国家气象中心和美国专家的好评。

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新突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我省人工增雨减灾工作意见》,批准成立了地方气象事业机构“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省局领导坐镇指挥粤北地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陪同省政府李容根副省长等领导和带领人影办专家到旱区指导和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卫星、雷达等现代化气象探测系统效益,确保作业顺利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人工影响天气简报(第1期)》上批示:“省气象局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旱区群众带来及时雨,功德无量。”

气象现代化建设  按期完成21个基本站和4个基准站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全省正式参加业务运行的500多个自动站来报率为95%,创历年最高;省技术装备中心研制生产的DZZ1-2型地面综合自动站投入业务生产和应用;自动站GPRS接收技术研发成功并开始业务化;印发《广东省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管理规定》,确保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充分利用中国气象局配备的流动检定车,研发自动气象站数字化检定系统。全面完成广州、梅州、阳江、韶关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中发挥巨大效益;汕头、深圳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获得立项,总投资超过1个亿。安装完成EOS接收系统及FY-1D接收设备并投入业务运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极轨系统业务接收成功率、FY-2测距成功率分别为99.94%和100%。气象通信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做好为省领导和有关部门服务的专用网建设和内部网及公众网的升级改造工作。与此同时,全省气象基本业务质量保持稳定并有提高,国家基本发报站气象信息传输连续两年取得及时率排名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科研教育  积极实施拓展领域战略,主动配合中国气象局做好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开展风资源评价和风力发电开发的工作。主持编制《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标准》和开展《近海风能测试标准》研究,签订风电微观选址300多万元项目合同。负责《广东海堤设计导则》有关风标准的编制。组织实施了“亚洲棕色云”研究项目。

气象科研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南海夏季风年代际变异对全球变化的响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项目面上课题,《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大气气溶胶辐射特性的观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珠江三角洲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面上项目,共获省部级以上课题9项,新增科研开发经费约250万。《广东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综合应用》等28项课题获省局科研立项。雷达资料同化分析取得创新性的成果。继续开展对登陆台风的追踪、科研工作,组织了对登陆台风“伊布都”、“杜鹃”外场追踪观测及地面、高空加密观测科学试验。《登陆台风的追踪监测及致灾特征研究》获中国气象局立项。《台风登陆点(区域)大气边界层监测及其台风物理特性监测业务推广项目》被中国气象局列为业务推广项目。由省防雷中心主持制定的《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国家标准(GB/T 19271系列)取得实质性进展,第1部已于200411日正式实施,第2345部通过了全国雷电防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与清华大学共同承担的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雷电防护基础标准研究》已正式启动。

局校合作和部门协作得到加强。与中大、南大、南气院、同济大学等6所高校在人才培养、业务、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有了良好开端。继续与省环保局、林业局、公安厅、核电管理等部门合作开展相应业务。与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签订了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雾区能见度预测预报系统建设的合作协议。与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预警、防治工作。加强气象行业管理,指导地方气象机构开展工作,整合军队气象资源,开展强对流天气联防,实现资源共享。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实施人才强局战略,改善和提高气象队伍的人才结构和素质。积极开展在职培训工作,全省有12人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47人参加硕士研究生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343人参加函授或脱产本科、专科学习,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99期,4275人次参加了培训,创历史最高水平。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生4名、硕士生4名、本科生47名。截止2003年底,全省本科以上人才比例达到32.4%。

改革  积极推进地方立法,气象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加强。《广东省气象条例》进入省人大正式立法程序,《广东省人工增雨减灾工作实施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审定。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7个市局在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气象审批服务窗口。省、市、县三级气象行政执法“榄状”架构初步形成,全年气象行政执法928次,行政处罚10宗,立案52宗,执结22宗。

继续深化气象部门机构改革。按照国家气象事业国家办,地方气象事业地方办的思路,积极推进地方气象机构编制建设,省、市编办分别批准成立4个处级机构、2个科级机构和1个县气象局,落实地方气象事业编制100多名。建立省、广州市气象工作“五大平台”,两种机构统一、协调、一盘棋。依照省编办《关于广东省地方气象事业机构改革问题的函》(粤机编[2003]67号)文件精神,会同省编办开展地方气象事业机构编制建设专题调研。茂名市局地方气象机构编制工作取得突破。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突出“以人为本”,实施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机制。全面实行《处以上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办法》,干部考核工作取得进展。100%对事业编制新进人员实行长期人事代理和对自招人员实行劳动合同等聘用制度。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大力培养选拔和起用干部,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任期制和聘任制,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广州热带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按照中国气象局批准的改革实施方案,热带所积极建立和完善适应新时期气象科技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方式,重点抓好科研项目课题制管理,推行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加强科研能力建设。省局每两年筹集100万元资金设立热带海洋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努力促进业务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经专家评估,热带所综合评分列中国气象局“一院八所”第三名。

完成广州国际专业气象台组建工作。整合、优化资源,通过推广气象服务终端、发展乡镇气象服务网、开展网络气象服务等手段,促进专业气象服务的发展,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的逐级指导。为南海区域石油开采平台提供气象服务,市场占有率达100%。

推进预算改革,加强财务管理。按照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完善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政府采购、招投标和会计委派等制度。省局和各市局均建立财务核算中心,规范了会计业务。

外事  认真贯彻全国气象外事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执行粤港澳以及中越气象业务合作计划,继续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和交流,人员互访活动频繁。认真完成中国气象局下达给省局的各项外事活动,积极做好出国后备人员的选拔工作。全年组织1853人(次)出访考察、学习或培训,邀请来访国外和境外专家830人(次)。

科技服务与产业  省市两级新一代“121”电话气象服务和短信平台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采取加强内容采编和增设热点信箱等措施提高拨打量。湛江市在台风“科罗旺”影响期间121电话日最高拨打量超过45万分钟,广州市在台风“杜鹃”影响期间达22.8万分钟,均创历史最高记录。继续完善手机短信客户服务体系,制定短信发布业务流程和汇编短信规范用语,有效提高气象短信的业务和服务质量,手机气象短信服务实现跨越发展,用户达到450万,占全国气象短信用户总量60%以上。惠州市局率先开通固定电话短信服务。

省气象影视宣传中心建成全国省级气象部门第一套数字化演播制作系统,气象电视栏目增加到16个,《珠江气象站》专栏节目跃入收视率排行榜。充分挖掘媒体资源,积极开拓广告市场。组建华风气象影视集团广东新气象传播有限公司,推动我省气象影视事业发展。

新型台站建设  各级台站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真制定了创建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创建思路和定位,全面落实《新型台站建设实施方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成效斐然,台站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一批新型台站和创建新型台站先进单位。省局召开了全省气象系统“新型台站”授牌大会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现场会,首批命名了大埔、顺德、湛江、梅县、南海、吴川等6个“新型台站”和一批创建“新型台站”先进单位。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工作,建立了以决策、人事、财务、依法行政、重大项目、基建等6大项为主要内容的局务公开制度。经全省2029名职工投票测评,满意、基本满意率达98%。省纪委组织15个厅局在我局召开局务公开现场会。加强财务监督与管理,100%实现内部审计。

切实加强气象宣传工作组织和策划,建立全省“气象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跟地方媒体和中国气象报社的合作、沟通,围绕群众关心的天气气候热点问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等,进行了以“四个一流”新型台站建设、创建文明行业、气象现代化建设、赴南极第一广东气象人等为主题的系列报道,还策划了“高温天气”、“追风行动”、“人工增雨”等事件的特别宣传,受到关注和好评。聘请中国气象报专家对宣传骨干队伍进行指导和培训。汕头、广州卫星地面站科普教育基地定期对外开放。

以“树诚信,坚持优质服务不动摇;看三苦,保持艰苦奋斗不动摇;促发展,建设‘四个一流’新型气象台站不动摇”为切入点,以创建新型台站为载体,打造广东气象文化品牌。在全省20多个行业行风网上测评中,气象行业的满意、基本满意率排名第一。广东气象行业于2003年12月24日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广东省首批7个文明行业之一。年内,湛江、清远市局分别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卫星站获省文明窗口示范单位,梅州、顺德市局为省文明窗口单位。清远、湛江、大埔局被授予省文明单位,邹建军、罗为丰同志被表彰为省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梅州市局还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汕尾市陆丰县局陈秀珍同志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创建文明行业和党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谢春萍)

 

 

地址:广州市福今路6号大院  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

邮编:510080

电话:(020)87773952(fax)  87776918-256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