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气象概况>气象年鉴

广东省气象年鉴2003

概况  10月10日,中国气象局党组任命省局杨少杰副局长兼任广州市气象局局长、党组书记。

省局机关内设:办公室、业务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人事教育处、政策法规处、监察审计处(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6个职能处室和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离退休干部办公室。省局直属正县(处)级事业单位:广东省气象台(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海洋气象台)、广东省气象电信台(广州气象信息中心)、广东省气候应用研究所改称广东省气候中心(广东省气象档案馆、广东省农业气象中心)、广东省气象技术装备中心、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后勤服务中心、广东省防雷中心(广东省防雷设施检测所)、广东省气象学校(广东省气象科技培训中心)、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另设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广东省气象影视中心、广东省气象科技信息中心。省局直属企业有:广州中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市华云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南海石油气象服务公司、广东粤虹综合服务公司、广东省天文防雷工程公司、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招待所。

全省气象部门职工总数为2067人,其中干部1951人,工人116人。职称结构:具有高级职称127人,中级职称590人,初级职称1054人。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67人,本科634人,大专428人,中专595人。

2月9日,李容根副省长视察省气象局,并对全省气象工作作指示。2月15-17日,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在湛江召开,李明经局长作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发展广东气象事业》的工作报告。会上,邹建军纪检组长对全省气象部门机构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4月3日阳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专家组现场验收,并正式投入试运行。4月8日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省人大气象议案执行情况汇报会,汇报了2001年议案执行情况,并提出了今年议案实施的计划及需解决的有关问题。722日下午经省政府同意,省局组织召开了全省人工增雨作业总结暨学习贯彻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会,省政府周炳南副秘书长与会,李明经局长主持会议,余勇副局长汇报7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情况,省政府办公厅、省法制办、编办、财厅、省三防等15个单位的领导、广州地区新闻单位及省局相关单位人员共50多人与会。81,中国局郑国光副局长莅穗对广东气象进行调研考察,李容根副省长、省人大李近维副主任接见并宴请了郑国光副局长一行。

气候评价  全省气候特点是:天气变化复杂,气象灾害频繁。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明显偏少,粤东地区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冬春连旱8月5日至9月28日,先后有4个热带气旋袭击我省并造成严重灾害。汛期结束后,局地性气象灾害频发。10月下旬,粤北特别是韶关地区暴雨成灾。12月中旬,粤西南遭罕见雷雨大风和冬季冰雹袭击。12月下旬,我省现继1999年冬季寒潮之后寒冷天气过程。晚稻“寒露风”危害较重。

气温。年平均气温北部20.0-22.0℃,中部和东南部20.0-22.0℃,西南部20.0-22.0℃,有17个市(县)破历史最高记录。与常年相比,东南部偏高1.0-1.8℃,其余大部地区偏高0.5-1.0℃。

降水。全省各站年度总降水量为894.5(南澳)-3005.3(化州)毫米,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雨量差异较大。年雨量西北部和西南部为1700-2700毫米,其中茂名、阳江、化州超过2700毫米,中部1400-2000毫米,东北部和东南部大部1100-17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西北部和西南部大部偏多1-6成,东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偏少1-3成,其余地区基本正常。

日照。各地年总日照时数为1188.9(连山)-2444.2小时(潮阳),其中东南部大部1700-2400小时,西北部1188.9-1787.0小时,其余大部地区1400-2000小时,与常年相比,西南部大部和西北部部分地区偏少1-2成,东南部大部偏多1-2成,其余地区接近常年。

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灾害。去冬至今年5月份,我省气温持续偏高,降雨稀少,蒸发量大,导致出现历史罕见的区域性冬春连旱,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尤以梅州、潮州、汕尾、河源、湛江、揭阳等6个市旱情为甚。其中5月上旬旱情发展到高峰,东南部沿海的揭阳、南澳、饶平、澄海、潮州、汕尾、陆丰、惠来、汕头等9个市(县)无透雨日数达100-243(揭阳)天,超过历史记录(1963年)。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75万公顷,因旱饮水困难250万人,水库干涸1933座。

0212号强热带风暴“北冕”8月5日6时15分在汕尾市陆丰碣石湾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1级,风速30.1米/秒。该台风具有生成离岸近(仅200千米),编号到加强登陆时间特别短(仅25小时),路径曲折、移速多变,降水、大风分布明显不对称(大风、强降水出现在风暴的东部和南部)的特点。强风暴造成暴雨山洪,韶关、梅州、揭阳、汕头、潮州、汕尾、清远等7市36个县(市、区)331.7万人受灾,死亡30人,失踪10人,倒塌房屋6810间,直接经济损失9.04亿元。

强热带风暴“黄蜂”8月19日20时40分在湛江吴川市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11级,阵风12级。此台风大风范围广、移速变化大、路径曲折多变、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强。受其影响,湛江、茂名、阳江3个市20个县(市、区)182个乡镇162.5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0.56万间,直接经济总损失3.817亿元。

强热带风暴“黑格比”9月12日凌晨3时30分在阳江平冈镇登陆,登陆时最大风力11级,。受其影响,阳江、茂名、江门、珠海等6市降了暴雨到大暴雨,86.67万人受灾,11人失踪,倒塌房屋330间,直接经济损失2.7亿元。

02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9月25日18时30分在三亚沿海地区登陆登陆后,穿过海南岛西南部,于26日上午8时进入北部湾,然后向偏北方向移动,并于27日下午2时30分在广西钦州港第二次登陆。热带风暴登陆后由于受冷空气南压影响使其再次进入北部湾,往偏东方向移动,并于9月28日早晨减弱为热带低压,于7时50分在我省湛江市遂溪与廉江之间沿海地区登陆,最大风力为4至6级。这个台风路径奇特复杂,降水强度大,造成湛江、阳江、清远市局部地区涝灾。

12月中旬末受强盛暖湿气流和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西南部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强雷雨大风挟冰雹先后袭击了遂溪、雷州、江门、阳江、湛江、茂名等市县,有的地方还伴有8-10级雷雨大风,上述地区的23个镇下了冰雹,致使一些地区的农作物、建筑物等遭到破坏。

12月25日至月底,强冷空气入侵南粤,全省气温大幅度下降,24-26日,我省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下降10℃左右。27日气温降到最低,日平均气温北部降到5℃以下,中、南部地区5-7℃。27日最低气温北部-1.5℃-3℃,中部2-5℃,南部4-7℃。粤北的部分地区出现降雪,中北部大部出现霜冻或冰冻。这次强寒冷天气使全省大部分喜温的越冬作物遭受寒害和冻害。

纵观全年,属正常偏差年景。在早稻生长期间,只出现局部性灾害性天气,故早稻单产比去年好。晚稻在生殖生长期气候条件较差,产量形成关键期暴雨、连阴雨多次出现,病害、虫害发生重于常年,“寒露风”危害较重,最终导致晚稻减产。

气象服务  全省各级台站认真落实秦大河局长提出的“一把手”负总责的汛期气象服务工作制度,切实加强预报业务逐级指导工作,强化全省中尺度灾害性天气联防协作,积极推广应用新预报业务流程,努力提高中尺度和台风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产品质量和应用水平,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科研成果的效益。主动及时开展决策气象服务,认真执行领导责任制,在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中,李明经局长率先垂范,亲自主持天气会商和决策服务联席会议,提出服务要点和决策服务指引,签发《重大气象信息快报》,向省领导汇报。省局在市一级局台分开后,进一步强化主要领导请假制度,确保在关键时刻主要领导能在第一线组织预报服务工作。在防洪抗台第一线,基层气象台站的“一把手”进行现场服务,成为当地党政领导的得力参谋。湛江市气象台莫小华同志、乐昌市气象局分别被中国气象局表彰为2002年度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和集体。

全面开展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各级气象台认真贯彻执行《广东省台风、暴雨、寒冷预警信号发布规定》,积极承担预警信号的发布任务,制定了科学、严谨的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增加了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的技术、经验积累,年内共发出台风预警信号237次,暴雨预警信号752次,寒冷预警信号445同时,大力向公众宣传预警信号知识,疏通、规范了电视、“121”电话、手机短信、气象网站等预警信号发布渠道,扩大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和公众的重视和肯定部分市局结合当地气象工作实际,在省府2000年第62号令的基础上,协助政府部门出台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深圳、湛江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增加了大风、高温、强雷电等预警信号。

抗击粤东地区出现的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冬春连旱。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协调和支持下,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履行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职责,及时提出人工增雨方案,并在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先后在河源、梅州、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云浮市成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从59日开始至630日止,共发射增雨火箭弹486枚,增雨效果明显。这是我省迄今为止开展的最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这项工作得到李容根副省长的充分肯定。在全省人工增雨作业总结暨学习贯彻国务院《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会议上,省政府周炳南副秘书长对这次人工增雨作业工作的评价是:合作好、技术好、反映好、效果好、总结好。

气象现代化建设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布点规划,完成了阳江、梅州和韶关天气雷达站的建设和设备安装验收工作,创造了广东雷达站建设的高速度。我省已建成的天气雷达站网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特别是台风监测预报、人工增雨作业中发挥了巨大效益。

年内,全省共建成455个自动站,省技术装备中心研制生产的DZZ1-2型地面综合自动站参加并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组织的设计定型,将投入业务生产和应用。率先在华南地区成功安装EOS/MODIS接收处理系统,将在地球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评价、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遥感动态监测作用。组织力量在省局和绝大部分市局以及部分县局开通了VPN虚拟宽带网,大大拓宽了省市联网的带宽,保证气象资料信息及时、高效传送交流。在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中,我局率先在省直部门完成气象应急指挥分系统建设并投入业务应用。

全省气象部门各级防雷机构积极贯彻实施《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认真履行防雷减灾管理职能,重点加强了对新旧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房的防雷设施的审核、验收、检测。积极参与当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已100%加入当地安委会。组织进行了全省性加油站防雷安全专项整治。继续在全社会开展雷电灾害情况调查。大力加强对社会防雷业务活动的管理,做好全省防雷从业人员的上岗资格全省统一考试工作和防雷工程专业资质评审和年审工作。编写的国家技术规范《雷击电磁脉冲防护》导则获全国雷电防护标委会通过。凭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争取到主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系列规范的课题项目,有效提升了防雷减灾工作的科技含量,树立了我省气象部门良好的技术形象。认真抓好全省防雷队伍新技术规范的培训工作,防雷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按照省政府有关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文件的要求,对我局相关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检查、清理,清远、肇庆、茂名等市局积极采取措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取得好效果。

科研教育  “广东省近海强风天气预警技术研究”等15项课题获省部级以上立项, 省局科研立项课题26项。《降水自记纸数字化系统》和《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预报流程》分别在全国、全省气象部门推广应用。经第5届全国台风及海洋气象专家工作组对2002年热带气旋24小时和48小时路径预报的综合和相同样本评定,广州的数值模式预报水平全国领先,已接近日本数值预报水平。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闫敬华同志、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PS-201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课题组”分获2001—2002年度中国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个人奖和集体奖。

培训工作和在职教育继续得到加强。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2期,培训人数达934人次。全省气象部门有274名在职人员继续接受学历教育,其中7人攻读博士学位,82人参加硕士课程进修班学习。省气象台林志强同志被授予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联合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广东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汕头)、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首批命名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改革  根据中编委《地方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国家气象系统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广东省编委有关文件精神,机构改革工作基本达到预期目的。有力促进了气象事业三大部分结构的合理调整,管理机构与直属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和编制等方面实现了政事分开,强化了气象依法行政的职能,使气象部门更有效地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和发挥服务功能。贯彻落实省府2000年第62号令,县级气象机构实行局台合一。按照国家气象国家办,地方气象地方办的原则,广州市气象系统通过机构改革增加了66名地方核拨编制。全省气象系统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自收自支编制,并增加了地方核拨编制58名。

各级气象部门普遍开展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较好地推行了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任期制和聘任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扩大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

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的改革工作开展较顺利。确立了从事热带气象、海洋气象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的国家级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学科定位。凝练出热带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变化规律及形成机理、南海及周边地区海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中国天气气候的影响、热带海洋气象预报技术三大研究领域。重视科研能力建设,加大对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了流动人员和客座人员的管理和保障机制,创造优良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条件。

通过新一轮机构改革,建立起以地市局气象行政执法为主的榄状架构,加强了省、市、县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行政执法责任制。全省持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共有600多人,迄今已进行执法检查2000多次,实施行政处罚结案9宗。

外事  省局共组织出访19批,77人次,接待境外团组6批,37人次。认真落实粤港澳三地业务合作的各项工作,成功组织召开第6届粤港澳气象业务合作会议、第16届粤港澳重要天气研讨会,粤港澳预报服务和科研协作领域不断扩大,人员互访活动日益频繁。认真完成中国气象局下达给省局的各项外事活动。积极争取省外专局支持,扩大了对外交流的力度,完成赴美国进行防雷减灾与管理培训的任务,与德国气象局的合作得到加强,已就华南暴雨的静力与非静力模拟研究展开互访合作。

科技服务与产业  率先在全国气象部门建立起气象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省市合作联动的业务运营体系,探索以用户满意程度为主要依据的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加强与移动通信公司的合作,积极拓展用户和资源,全省用户突破100万,实行“121”固话免信息费、移动电话拨打“121”及气象短信低价包月的资费政策。以集中控制分布接入方式建设121电话气象服务系统。不断完善电视天气节目制作系统,节目制作和演播水平得到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参加省文明委组织的创建“百佳文明示范窗口”活动,在创建文明行业的质量上下功夫。省委宣传部组织地方7大媒体以实践“三个代表”为主题联合采访报道了我省气象行业双文明建设情况。在以“弘扬文明新风,规范服务民众”为主题的广东省第三届职业道德建设“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网上测评中,我局的满意、基本满意率为84.2%,居参评的20个行业之首。全省气象系统100%的独立单位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文明单位”。我省气象部门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经验被载入《广东省精神文明年鉴(2002年)》。

各级气象部门积极落实《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关于进一步规范局务公开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局务公开工作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扎扎实实做好局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创建“四个一流”新型气象台站工作,着重加强对决策、人事、财务、依法行政、基建、重大项目建设等六个重点环节的公开、管理,共建立和修订475项制度。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已普遍推行局务公开,经民主评议,职工对局务公开工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为97.6%,有效提高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深入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履行“一岗双责”的要求,通过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省局在“作风建设重点月”中,对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把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把握正确用人导向、加强财务管理和密切联系群众作为重点,查找了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认真进行了整改。各级党组织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效地加强了反腐败抓源治本工作力度。省局还组织综合调研组到基层调研,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高了调研质量和效果。省局和各市局均建立财务核算中心,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完善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招投标、会计委派等制度。

各级气象部门紧密围绕重大节日天气预测、纪念世界气象日、人工增雨作业总结、台风预报、《气象法》实施三周年等活动,采用新闻发布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提升气象部门社会形象。及时与省委宣传部等有关单位沟通、协商,解决媒体在气象新闻宣传报道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广东省气象宣传信息通联网组织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部门气象宣传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气象宣传工作。

各级气象台站认真按照《新型气象台站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缺什么补什么,以建设新型气象台站为目标,抢抓机遇,全面提升台站的业务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各项工作上档次、上台阶,形成你追我赶、争创一流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创建新型台站的先进单位,已有17个市、县局申报新型台站,台站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艰苦地区、基层台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继续得到改善,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

(谢春萍  陈  蓉)

 

 

地址:广州市福今路6号大院  bt365体育在线官方网站

邮编:510080

电话:(020)87773952(fax)  87776918-256

【收藏此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